江西专升本考试教育学与教学设计知识点讲解速来

作者头像
如梦
回答于 2023-05-13 02:31:40 阅读 652

考试内容与要求:

本科目考试内容主要涵盖教育知识与应用、教学知识与能力两 大板块。前者包括教育基础、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后者包括教学 实施、教学设计和教育评价。主要考查考生识记、理解、运用三个 能力层次。

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钟。”其中教育学部分占 110 分,教学设计占 40 分

考试题型:

考试题型从以下题型中选择: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辨 析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设计题。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和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单选、填空、名词解释)★★

(一)、教育的词源

在西方“教育”一词来源于拉丁语educare一词,是引导和启发之意

在我国,最早是孟子在《孟子·尽心上》中写道“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将“教”和“育”二字合为一体(孟子、战国)

东汉时期,许慎的《说文解字》将“教”和“育”释义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孟子最早使用“教”“育”二字

许慎最早解释“教”“育”

(二)教育的日常用法

在日常生活中,“教育”一词大致有三种用法

1、教育的过程(学到了什么)

2、教育的方法(怎么教的)

3、教育的社会制度或社会事业(“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宣传标语)

(三)教育的学术定义

1、教育是一种合乎目标、有意识的活动

德国教育学家鲁道夫·络赫纳认为:“教育是一种既有一定计划性,也有一定随意性,但无论如何却是有意识的人类活动”

2、教育是来源于社会的所有影响的总和

法国教育家迪尔凯姆认为:“教育是成人一代对社会生活方面尚未成熟的年轻一代所施加的影响”一方面是被认为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另一方面是被认为是那些儿童在与成人共同生活时所经受的各种无意影响

3. 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

美国教育家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由“教育即生长”得出“教育是经验继续不断地改组或改造”的观点

4. 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流活动

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活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的生长,并启迪其自由天性”简单点说就是“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5. 教育是为人的完美生活做准备的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认为,教育是为我们的完美生活做准备,给各种情况下的各方面行为以正确指导,简而言之就是如何经营完美的生活

6. 教育是一种文化过程

精神科学教育学最为著名的代表人物斯普朗格认为,人的发展是在与文化的接触中形成的,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而教育是一种从社会文化到到个人文化再到社会文化、由客观到主观的无限循环过程

7.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我国著名教育学者顾明远先生在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中对教育的解释是:

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二、教育的属性(单选、名词解释、辨析)★★☆

(一)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务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育质的规定性,也是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

(2)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不同的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教育的历史性集中表现在时代性和阶级性两个方面。

1、时代性主要是指教育的发展受不同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2、阶级性是阶级社会里教育的属性之一,主要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哪一个阶级的接班人,即教育为谁服务的问题

(3)继承性——指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前后相继,后一时期的教育是对前一时期教育的继承与发展

(4)相对独立性——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

1、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2、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3、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

4、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5)长期性——无论是一个教育活动的完成,还是一个个体的教育生长,其时间周期都比较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体现了教育的长期性。

(6)生产性——指教育从来就是生产性活动,只是跟其它生产活动相比,在对象、过程与结果等方面有自己的特殊性

(7)民族性——指教育都是在具体的民族或国家中进行的,无论是在思想还是制度上,内容还是方法手段等方面都有其民族性的特征,特别表现在运用民族语言教学传授本民族的文化知识等方面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单选、填空、辨析)★★

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概括为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

也有观点认为,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教育中介(教育影响或教育措施)

(一)教育者——

从广义上来讲,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教的责任和施加教育影响的人都是教育者,包括但不限于老师,教育管理人员,家长等。

从狭义上讲,教育者就是指专职或兼职教师,教育者不一定是教师,但教师一定是教育者

(二)受教育者——

从广义上讲,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都是受教育者。

从狭义上讲,受教育者是指学校中的学生,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性地位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彼此处于一个相互影响的关系之中,是教育活动的复合主体

(三)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要达到预期结果,反映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教育活动都是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的过程,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目的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的依据也是检验教育效果的标准

(四)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在教学过程中,经过选择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的总和。

与非学校教育相比,学校教育在内容上更具有目的性,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连续性和多样性

(五)教育方法——

教育方法是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为了有效完成教育任务而采用的方式与手段,教育方法包括教育者的教法和受教育者的学法。

教必有法,但教无定法。概括而言,有语言的方法,直观的方法,实验和实践方法等

学必有法,但学无定法,概括而言,有接受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六)教育途径——

教育途径是促进受教育者获得发展的渠道方式的总称。

从教育者的角度而言,教育途径是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与受教育者的渠道与方式;

从受教育者的角度而言,教育途径是受教育者获得发展的渠道与方式。

从人受教育的空间来看,教育途径有家庭、学校和社会。

学校教育的途径主要有课堂教学、班级活动、共青团、少先队活动、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

四、教育的类型(单选、填空、名词解释、辨析)★★

(一)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

根据教育目的、职能和形式的不同,可以把教育分为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

1、正规教育

正规教育也称为正式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相区别,一般指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全面系统的训练和培养活动。

正规教育是教育部门认可的教育机构所提供的教育,是教育的高级形态。

从整体上看,正规教育具有以下特点,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有入学条件和毕业标准,有规定的教育场所。有稳定的教育周期,有专职教师,有管理评价监督机构。

2、非正规教育

非正规教育是指在正规教育体制以外所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和培训活动。

是以受教育者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注重具体体验,强调职业和技术;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从教育活动发生的空间来看,可以将教育划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三种类型

1、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中自觉的有意识的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家庭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态,是一种非正规的私人教育

2、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3、社会教育

从广义上讲,社会教育是指一切增进人们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或改变人们思想意识的活动。

从狭义上讲,社会教育是指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以外一切文化教育机构以及有关的社会团体或组织,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教育

声明:图文来源于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网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最新推荐